-
2020-04
17
据X一MOL资讯报道,酸碱概念是基本化学概念,非常重要。对于Bronsted酸,酸性强度取决于其给质子的能力,用pKa表示。传统上一般认为溶液是均匀的,各个分子混乱排列,因此,一种Bronsted酸对应于一个酸性强度。然而,由于氢键等多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存在,溶液中的分子会发生缔合、簇集等现象,产生结构的异质性。换句话说,真实溶液不是完全均匀的,其中的分子不是完全混乱排列的。据此,清华大学尉志武教授课题组提出了局部酸...
-
2020-04
17
近期,清华大学化学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组在环带烃类化合物的合成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今年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2020,142, 1196-1199;J. Am. Chem. Soc.2020,142, 4576-4580)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2020,59, DOI: 10.1002/anie.202002827.)上,并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与好评。化学家们对于具有优美结构和独特性能的“非天然产物”的研究热情由来已久,如对环带烃分子的关注和研...
-
2020-02
06
清华大学化学系赵亮副教授团队于12月10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多金取代吲哚阳离子的超共轭芳香性与质子解-脱金反应活性”(Hyperconjugative aromaticity and protodeauration reactivity of polyaurated indolium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超共轭芳香性及其对化合物反应性的影响。芳香性是用来评价环状有机化合物具有额外稳定性的一种概念。常见的具有芳香性的环状共轭π体系(如休克...
-
2019-11
28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6位教师8位校友入选。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系校友刘仲华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9-11
11
清华大学化学系赵亮副教授团队于10月24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题目为“Glaser偶联反应中分离的复合的Cu(I/II)簇合物”(A merged copper(I/II) cluster isolated from Glaser coupl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Cu/O2催化体系中的关键中间体结构。铜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其常见氧化态包括Cu0, Cu I, Cu II 和Cu III。因此,铜不仅常见于许多金属酶的催化中心,同时也在有机反应催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
-
2019-10
08
经2018-2019学年度第26次校务会议审议通过,化学系教授李艳梅等8名教师获得2019年“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李艳梅,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精品课《有机化学及实验》负责人,《有机化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同负责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987年取得...